預測一: IT基礎架構保持簡化
我們的手上有大量數據——大數據、元數據、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它們存在于雲端、邊緣設備、核心數據中心……可以說無處不在。但企業很難确保在合适的時間将合适的數據送至合适的位置。由于整個IT基礎架構中有太多的系統和服務交織在一起,因此他們缺乏“數據可見性”,也就是IT團隊迅速訪問并分析适用數據的能力。随着2020年的到來,首席信息官們一定會将數據可見性列爲IT頭等要務,因爲歸根結底,數據才是驅動創新引擎的能量之源。
企業将緻力于IT基礎架構的簡易化和自動化,并将系統及服務整合到能夠增強控制力和透明度的整體解決方案之中,從而加速數字化轉型。架構、編排和服務協議的一緻性将爲數據管理開啓嶄新的大門,并最終使數據成爲能夠推動IT自動化的人工智能(AI)及機器學習(ML)的一部分。所有這些都将幫助企業更快速地取得更好的業務成果,而下一個十年的創新将在此基礎上萌芽滋長。
預測二:混合雲将成爲發展趨勢
公共雲與私有雲能夠且必将共存——這個想法在2020年将成爲真真切切的現實。混合雲架構支撐的多雲IT策略将發揮重要作用,在确保數據可訪問性和安全性不受影響的同時,使企業獲得更優的數據管理和可見性。事實上,據IDC預測,到2021年全球超過90%的企業都将結合本地/專用私有雲、若幹公有雲和遺留平台來滿足自身基礎架構的需求。
不過,私有雲不會隻簡單地存在于數據中心的“心髒”部位。随着5G和邊緣部署持續推廣,私有混合雲将在邊緣出現,确保其所在之處均可實現實時的數據管理和可見性。這就意味着企業必将期望更多的雲和服務提供商能夠有效支持他們在各種環境下的混合雲需求。此外,安全性與數據保護将會深度融合,成爲混合雲環境的一部分,尤其是容器和Kubernetes将在這類環境中進一步用于應用開發。将安全措施附加到雲基礎架構上将無濟于事——必須将其貫通從邊緣到核心數據中心再到雲的總體數據管理戰略框架中。
預測三:軟件定義和雲将成爲IT轉型方向
IT決策者推動轉型的最大障礙之一就是資源。即使僅僅是對來年的計算與消費需求進行規劃和預測,資本支出和運營支出也經常成爲限制因素,更遑論規劃預測未來3—5年的需求。軟件即服務(SaaS)和雲消費模式已得到進一步的推廣普及,這讓企業能夠靈活購買、随用随付。